是的,没错,是在全球范围内。
刘红维还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集团的太阳能EPC业务增长非常强劲,这说明光伏应用市场的需求依然巨大。接受记者采访的兴业太阳能公共关系负责人介绍,几年来,光伏业务占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一直稳步提升,从几年前的20%、30%,一直发展到如今的逾60%。
在业界看来,这或许正是兴业太阳能与协鑫新能源、中民新能建立合作的契机。而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可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其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在用电量大的工业园区里,分布式光伏发电既缓解了工厂的用电紧张,又帮助企业贡献了节能减排指标2015年,上能持续提高研发投入,以客户收益最大化为核心,推出发电量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好的光伏逆变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上能拥有行业最全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及解决方案:集中式光伏发电解决方案、组串式光伏发电解决方案、集散式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和上能光伏云电站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等,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地区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多年来,上能专注逆变器领域,不断技术革新,推出了集散式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此方案融合了组串式逆变器与集中式逆变器的各自优点,比传统集中式逆变方案发电量更高,比传统组串式逆变方案成本更低,被誉为更高收益的智能光伏电站最佳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峰会为我国能源行业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王跃林先生表示:近年来,行业日趋向好加之政策大力支持,使得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不断上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说,光伏发电补贴将成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德国已经开始取消光伏固定的上网电价,我们也要从现在开始,建立类似的机制。美国人的融资利率是2%,而我们是8%。不过,李俊峰也承认,中国现行的光伏补贴策略确实存在缺陷。他同时告诉《经济》记者,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年发电时间都在2000小时以下,相对动辄五六千小时的煤电,发电密度可谓非常之低。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王勃华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公开表示。2015年7月30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光伏行业协会联名提交了有关促进光伏行业发展的三大政策文件,不仅建议将2020年光伏装机总量目标由1亿千瓦调整至2亿千瓦,同时提出应当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力度。
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仅190亿千瓦时,占当期发电总量的比例尚不足1%;弃光电量却达到18亿千瓦时,令人咋舌。实际上,对比价廉稳定的火电和水电,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言自明。过剩的电的价格应当是波动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业企业就可以使用它们。另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上网实行固定电价政策,固定电价与平均上网电价的差值一再扩大,直接推高了电价附加费用。
德国的经验提醒我们,分布式发电措施,一定要分开,不要集中在同一个地区。相比光伏补贴,我倒认为,我国目前对于煤炭的补贴是个问题。按照德国的办法,其实光伏补贴政策极其简单。李俊峰说,电网把附加费交上去,相关部门重新核对发电量,计算补贴金额,再层层审批下来。
李俊峰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严格要求燃煤电厂,将煤炭利用比例自50%压缩到30%。根据我们对15家光伏电站营运商的调查,仅拖欠他们的光伏补贴额度就已超过了100亿元。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完全舍弃化石能源发电,否则电力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当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
实际上,作为政府性基金的一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自2012年1月1日起,就对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各省(区、市)扣除农业生产用电后的销售电量进行征收,专项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补贴。如果再考虑到输配电网的改造及新建,未来20年内,1万亿元的补贴总是需要的。陶光远的计算是否靠谱?光伏补贴究竟几何?当真是中国不可承受之重吗?光伏补贴究竟几何?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早已对光伏发电补贴做出了细致的规定: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面电站,分别执行每千瓦时1元、0.95元和0.9元的上网标杆电价;而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用后的剩余电量,则按脱硫煤电上网价收购,同时实行每度电0.42元的国家补贴标准,部分地区另有地方补贴。因此,想要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金融体制必须改革。从附加费的收取到补贴的发放,都是由电网自行安排。最后的结果是,过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拉低了德国某些时段的平均上网电价(甚至于出现了负电价)。
一面是日益沉重的补贴负担,另一面却是逐渐高企的弃光电量。光伏发电每千瓦时可减少大约0.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财政补贴是约0.4元/千瓦时,折合光伏发电减排二氧化碳的成本约500元/吨;而现在,中国各个碳排放交易所的二氧化碳减排交易价格为30-60元/吨,更何况,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仅在20元/吨左右。
如何消纳波动的风光电,将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深入发展所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嘴仗无数。
所以,当中国的光伏企业按照9毛钱的电价销售时,还不怎么赚钱,而美国人5毛钱就已经能赚钱了。希望我国能够汲取德国的教训,少走些弯路。
反过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的步子确实迈得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联名提交了《光伏电站电费缺口情况及建议》,明确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1.5分/千瓦时提高到2.5分/千瓦时。之所以存在如此鲜明的价格差,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正是两国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不同。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看来,中国政府最明智的做法是:将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总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以保证光伏产业的生存,并将财政补贴向光伏的研发倾斜,促进光伏技术的发展以大幅降低成本。
陶光远向《经济》记者解读上述估算时指出,地面电站补贴大概在0.5元/千瓦时,分布式更多,地方的补贴不可胜计。这意味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20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很可能会出现富余,引起巨大电力浪费。
尽管王勃华的说法与公开数据略有出入,但可以看出的是,2014年,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超额完成、支出略有不足的情况下,其收入与支出仍然存在近17亿元的缺口。中国应当通过税收或其他手段,把环境成本也计算在内。
本来当年可以结清的,结果一拖就是两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也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光伏产业过于看重扩大规模,反而没有考虑到核心技术的发展程度,而一旦技术路线发生变化,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难以估量。
电网公司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上来,交给财政;相关机构再核对每一家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应该拿多少钱,等到算清楚了再发给大家。他说:2014年实际收缴仅400余亿元(应收700亿元),其中300余亿元用于补贴风电,留给光伏的补贴额度供不应求。金改和电改,光伏的两条出路好多人问我:为什么美国的光伏发电那么便宜?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说:这里边没有任何阴谋,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德国目前的平均交易电价只有3.8欧分/千瓦时,比中国目前的煤电上网电价还要低。
令德国人没想到的是,中国企业把成本降得很低,本来预计年增3GW光伏装机,结果居然达到了7GW。除了电价,政府什么也不用管。
但早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即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等费用,通过向全国电力用户统一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解决。装机容量方面,原定于十二五期末实现的目标仅为5GW,而随着目标一再提高,截至今年上半年,装机总量已经突破35GW;发电量方面,2014年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200%,然而,补贴资金却没有实现同比例增长,出现缺口实属情理之中。
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河君,正是继施正荣之后,中国光伏产业的又一旗手。装机容量猛增,拖欠补贴上百亿元不过,尽管允诺支付的补贴数额不在少数,真实发放的情况却与之相去甚远。